刘封,刘备名义上的长子,但他不是刘备的亲儿子,而是刘备在荆州的时候收养的一个孩子。
(资料图片)
刘备之所以收养刘封,是因为他之前几个儿子都死掉了,那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他担心自己没有儿子,所以收养了刘封。
起初,刘备是将刘封当做继承人来培养的,但在207年的时候,也就是刘备四十六岁的时候,他的老婆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即后主刘禅。
可以说,刘禅的到来,动摇了刘封作为刘备嗣子的地位,但刘备并没有就此抛弃刘封,而是继续对其予以重用,将其培养成为一员大将。
当然了,从理论上来说,刘封和刘禅都是有继承资格的,但问题是以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为首的荆州集团,是极力支持刘禅的。
之所以这么说,还在于荆州集团与刘禅的关系更为密切,比如说长坂坡之战的时候,是赵云单枪匹马挽救了刘禅,还有孙夫人返回江东的时候,又是张飞和张云夺回了刘禅。
因为荆州集团与刘禅有着过命的交情,再加上他是刘备的亲生儿子,所以他与荆州集团形成了天然的政治同盟,这一点是刘封无法相比的。
等到刘禅稍稍长大之后,在刘备的安排下,诸葛亮成为了他的老师,而张飞、张云等人也极力帮助他对抗益州集团(刘备的两个小儿子刘永、刘理背后的势力是益州豪族),从而稳固了他作为刘备继承人的地位。
当然了,因为刘禅与荆州集团的特殊关系,所以刘备并没有考虑其他儿子,而是极力扶持刘禅当自己的继承人,这也是他为何在去世前将诸葛亮作为托孤大臣的原因之一(李严只是副手,是为了安抚益州集团)。
而刘禅继位之后,更是一口气娶了张飞的两个女儿,并将李严给打压下去了,这也是为了加强他与荆州集团的同盟关系。
反观刘封,他与荆州集团的关系就一般了,他虽然曾跟随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人攻打益州,但他后来长期待在刘备身边,更多时候是单独作战,与孟达的合作也只是偶然,更像是刘备派去监视孟达的。
也就是说,刘封没有得到荆州集团的支持,所以他作为刘备名义上长子的地位,其实一直都是非常尴尬的。
当然了,如果刘封没有夺嫡之心,不对刘禅造成威胁,而是老老实实当个听话的将军,倒也不至于被赐死,但他的一些所作所为,却让诸葛亮感到担忧。
前219年,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并派遣刘封、孟达夺取了上庸三郡,同年他进位为汉中王,册封刘禅作为王太子。
以刘禅成为汉中王太子作为标志,刘封悲催的命运也由此拉开序幕。
我们都知道,古代有养子和义子是有区别的,义子没有继承权,而养子是法理上的儿子,理论上来说是有继承权的,而且与亲儿子是一样的,只不过实际操作起来,亲儿子的继承权是排在养子之前的。
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又是大儿子,其实是有继承权的,但很显然刘备不打算让他继承王位,而是选择了亲儿子刘禅。
刘禅成为汉中王太子之后,继承人的选择就明确了,这时候作为长子的刘封,很显然会对刘禅的地位造成威胁。
当然了,向来以仁义著称的刘备,并没有因为自己选择了刘禅,就对刘封怎么样,而是继续信任刘封,让刘封镇守上庸。
但是,刘封却辜负了刘备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要从关羽之死说起。
就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后不久,关羽因为贸然攻打襄阳和樊城,而遭到了曹魏和东吴的夹击,他在情急之下下令刘封率军去救援,但刘封却以守将不能轻易离开为由,而没有去救援,最终导致关羽被杀。
因为这件事,刘备非常痛恨刘封,但他并没有治罪刘封,只是写信骂了刘封几句而已,可见他还是将刘封当儿子来看的,并不想杀掉刘封。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一般而言,一个将领犯了大错,应该夹着尾巴做人才对,尤其是刘封犯了这么大的错,就更应该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了,但他并没有。
据记载,关羽被杀之后,刘封继续镇守上庸,但他性格嚣张跋扈,竟然欺负同事孟达,多次对孟达恶语相向,还派人抢走了孟达的私人乐队。
因为长期遭受刘封欺压,孟达最终忍无可忍,就写了一封信给刘备,然后跑去投降了曹魏。
有人可能要问,孟达作为一员能征惯战的大将军,为何要受刘封的欺负,还不敢对外声张,只能通过投降曹魏这种退让的方式来自保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刘封不是一般人,而是刘备的养子,之前刘封违抗关羽的命令,都没有遭受处罚,孟达不认为自己向刘备告状,刘备就能对刘封怎么样。
正如孟达所料,刘备看了他写的信之后,得知他遭到了刘封的霸凌,但刘备依然没有处罚刘封,而是让刘封继续镇守上庸。
由此可见,刘备对刘封确实有所偏袒的,这既是父子之情,也是刘封的累累战功造成的结果。
孟达叛逃曹魏之后,刘封作为上庸唯一的守将,责任就更加重大的,刘备也认为他是唯一熟悉上庸的人,所以对他还是很信任的。
但是,事情很快就出现了转折,孟达来到曹魏之后,得到了曹魏的重用,曹丕派他与夏侯尚、徐晃等人率军攻打上庸,那刘封能够应付吗?
当时,孟达给刘封写了一封劝降信,信中说魏文帝曹丕对刘封很欣赏,只要刘封肯投降,就可以封侯拜将,况且刘封没有救援关羽,迟早会被处死,投降是唯一的选择。
刘封看了孟达的信,陷入了沉思,但他最终没有投降,而是积极抵抗魏军,直到后来被手下给出卖了,这才逃出城去。
刘封逃走之后,一口气跑回了成都,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刘备虽然当着他的面指责他没有救援关羽,还对孟达搞霸凌,但没有任何要处罚他的意思。
这个时候,诸葛亮却站了出来,劝说刘备杀掉刘封,这是为何?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不是个心胸狭窄之人,比如说后来他当了丞相,对跟自己作对的李严一忍再忍,直到忍无可忍才将其罢黜。
还有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长期干仗,诸葛亮却对他们非常宽容,多次当和事佬。
但是,诸葛亮却对刘封起了杀心,不是因为刘封没有救援关羽,也不是因为刘封霸凌孟达,而是出于对蜀汉未来的担忧。
据记载,当时诸葛亮找到刘备,对刘备说,刘封性格刚猛,刘禅继位之后肯定难以驾驭,不如杀掉他。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
从诸葛亮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他想要杀掉刘封,仅仅只是因为刘封无法被驾驭,那他的担忧没有没有道理呢?
当然有道理了,因为刘封不救援关羽,就说明他很难被驾驭;而刘封对孟达进行霸凌,则说明他专横跋扈,没有大局观(上庸丢失,跟孟达出走有直接关系)。
说白了,刘封或许是忠心的,不会主动作乱,但他性格有问题,又谋略不足(明知道丢失了上庸三郡还敢跑回成都),很容易被小人利用,从而做出对江山社稷有危害的事情。
诸葛亮劝说刘备杀掉刘封,其实是防范于未然,这或许是借鉴了袁绍的惨痛教训,当初袁绍的三个儿子就爆发了夺嫡之争,结果被曹操彻底消灭了。
除了袁绍之外,曹操的儿子不也是如此吗,只能说那时候兄弟阋墙的事情不绝于耳,诸葛亮实在不愿意看到蜀汉也出现这种事情了。
刘封虽然没有参与夺嫡之争,但他却是蜀汉内部最不稳定的一个因素,诸葛亮为了蜀汉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只能劝说刘备杀掉刘封。
而诸葛亮的这一担忧,也得到了刘备的认可,刘备在短暂思考之后,就下达了赐死刘封的命令。
而刘封在临死前说的一句话,则更加印证了诸葛亮的担忧,当时刘封叹息说,恨不听孟达的话!
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刘封的意思是,他没有听孟达的话,也就是孟达劝他投降时说的话,这说明他确实想过投降,只不过他认为自己是刘备的养子,不会被杀掉罢了。
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如果刘封没被赐死,后来他很有可能背叛蜀汉,或者做出危害蜀汉的事情。
从这一点来看,诸葛亮劝说刘备杀掉刘封,大概率是个正确的选择。
还有一个问题,诸葛亮为何早不说,晚不说,偏偏要在刘封回成都的时候,才劝说刘备杀掉刘封呢?
首先,时刻是最合适的。
前文说到过,刘封早被杀之前一直镇守的上庸,如果那时候诸葛亮建议刘备杀掉刘封,那上庸的安全没法保证。
但是,后来上庸丢掉了,刘封的作用就失去了,再加上他跑回了成都,等于是自己送上门来,诸葛亮当然要抓住机会了。
再者,那时候刘备已经年过六十了,活不了几年了,加之他对关羽之死耿耿于怀,诸葛亮这个时候提出杀掉刘封,他同意的概率更大。
诸葛亮绝不可能等到刘备去世、刘禅继位之后再杀掉刘封,因为困难会大很多,并且站在刘禅的角度来讲,也不能这么干。
所以说,刘封回成都之后,诸葛亮再建议刘备杀掉他,是最合适的时机。
其次,诸葛亮有杀刘封的充足理由。
如果说,刘封啥事没干,诸葛亮就贸然建议刘备杀掉刘封,极有可能达不到目的,因为刘封毕竟是刘备的养子,杀儿子这种事不是轻易能下决定的。
但是,刘封不听关羽号令,导致关羽被杀,又因为霸凌孟达,致使孟达投靠曹魏,并帮助曹魏夺取上庸三郡,诸葛亮再建议刘备杀掉他,刘备同意的概率就大很多了。
并且,诸葛亮还比较聪明,而且他很了解刘备,如果只是关羽之死及上庸丢失这两件事,很难让刘备杀掉刘封,而他建议杀刘封的理由,是刘封无法被刘禅驾驭,刘备为了刘禅着想,就不能不同意了。
也就是说,诸葛亮既看到了刘封明面上的罪过,也从深层分析了必杀刘封的原因,刘备无论如何都无法再保全刘封了。
最后,诸葛亮和刘备各自的不得已。
刘封返回成都的时候,时间节点比较特殊,因为那时候刘备已经决定讨伐东吴了。
那时候,诸葛亮因为反对刘备出兵东吴,而被刘备排除在了出征名单之列,但刘备还是让他作为留守,镇守在大后方。
表面上看,刘备和诸葛亮出现了一些小矛盾,其实并不足以影响两人的关系,刘备对诸葛亮还是很信任的,他指望诸葛亮帮自己看家护院,一旦自己出师不利,蜀汉不至于崩溃。
而诸葛亮对刘备也还是忠心的,这是他的人品使然,对于刘备的安排,他选择欣然接受,同时极尽所能帮助刘备,而杀掉刘封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为了蜀汉大局着想的。
诸葛亮在刘备出征之前建议杀掉刘封,刘备出于对诸葛亮的信任和依赖,不得不重点考虑。
尽管刘备向来以仁义著称,但他知道诸葛亮说得是对的,也不能轻易否定诸葛亮,所以只能对刘封痛下杀手。
当然了,诸葛亮建议刘备杀掉刘封,也有维护荆州集团利益的考虑,毕竟他作为荆州集团的代表人物,如果他连刘封都无法解决,那又怎么统领荆州集团,继而帮助蜀汉走向强大呢?
但是,诸葛亮这么想也不是出于私心,他跟刘封没有私仇,他只是想要稳定内部团结而已。
也就是说,刘封之死,其实是刘备和诸葛亮在维护国家利益这件事上达成的默契,而刘封的死也并不那么冤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