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C919!

2023-05-29 21:43:38 来源:国资小新

小新说

5月28日,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顺利抵达北京首都机场,成功完成这一机型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今天,小新为您转载中央主流媒体报道,包括新华社《你好,C919》、央视新闻《大飞机,何为“大”?》等,回顾成长之路,展望发展前景。


(相关资料图)

你好,C919

终于等到这一天!

2023年5月28日,这是中国民航史上一个值得标注的日子,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记住的日子。

国产大型客机C919从上海虹桥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首航成功,全网撒花。

这是在上海虹桥机场停机坪拍摄的即将首航的C919飞机(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为什么这么兴奋?

因为这标志着C919走通设计、研制、取证、首航的完整历程,在今天完成了“成人礼”,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也标志着从今天开始,中国的蓝天上,有了自己的大客机,它的名字叫C919。

这一路走来,真是太不容易了。

大型客机研制,被誉为“现代制造业的一颗明珠”,但也一直是“勇敢者的游戏”。

因为投入大、耗时长、风险高、不确定性强,一百多年来,真正能够研制出大型客机,并成功投放市场的国家,寥寥无几。

别说大型客机了,就连支线客机都困难重重。举个例子:

邻国日本的三菱重工,曾投入巨资研制喷气式支线客机SpaceJet(原名为MRJ),今年初终因多种原因而以失败终结,历经十余年被迫放弃。

美国的铁杆兄弟加拿大,其庞巴迪支线飞机板块,也终未实现从支线向干线的跃升,难逃被空客收购的命运,最终成为后者的支线机型。

我们的国产大飞机研发之路,走得也不是一帆风顺。

如果从1970年自主研制“运十”立项开始算,到2022年C919成功交付,足足用了52年。C919从立项到首航,也用了16年。

今天,我们终于梦圆。

这是在上海虹桥机场停机坪拍摄的即将首航的C919飞机(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毫不夸张地说,C919是多少中国人憋着一股劲造出来的,是“争气机”!

首航之后,C919就是“社会人”了,要与旅客面对面,要与飞行员肩并肩,还要与国际上多个大型窄体客机型号同台竞技。

首航乘客,别提多幸运了。网友们眼馋的同时,也难免好奇:C919坐着舒服吗?安全吗?

从已知的信息上看,C919可以说诚意满满。

在科技感上,驾驶舱有5块15.4英寸高清显示屏,给飞行员带来简洁、现代的人机交互;大面积双曲风挡玻璃让飞行员视野广阔,据说还环保省油。

在安全性上,为了迎接中国民航局的适航“大考”,C919曾转战大江南北、飞越五湖四海,接受了高温、高寒、高湿、大侧风、自然结冰、溅水等近6600小时的极限压力测试,最终通过严格审查获得适航证,赢得步入市场的“入场券”。

在舒适度上,记者体验,C919和主流窄体干线客机没明显区别,三座一排的中间座椅比两侧座椅略宽等独特设计,更显人性化。

当然,C919还是窄体干线客机领域的“职场小白”,和波音、空客等主流机型比,在规模、运营经验、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仍有不少差距。

而且,波音、空客均拥有C919的同类机型,并分别对这些机型进行了改进优化,以期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优势。

C919才刚上路,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有了良好的开端,我们就有理由期待。

5月28日,旅客与即将首航的C919飞机合影。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倒是广大网友,已经开始憧憬上了:期待有一天,在世界的蓝天上,中国的C(C919)能和欧洲的A(Airbus)、美国的B(Boeing),ABC共同翱翔。

C919不只是一架飞机,它更是一个产业、一个创新 “策源圈”。

国际航空制造市场早就形成了以航空制造业巨头为核心的全球价值链,涵盖了民用飞机的设计研发、技术创新、生产制造、市场销售、航线运营、维修维护、产品拆解等各个环节。

全球化市场的竞争,也不再是飞机主制造商的竞争,而是以主制造商为核心的全球价值链的竞争,包括供应链、运营链、创新链等。

C919投入商用,对整个中国的制造业,从原材料研发,到设计生产、市场运营,将产生两个重大“作用”:一是产业链龙头的“带动作用”,二是创新驱动的“引擎作用”。

目前,C919已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这必将带动我国航材、航电、航发、制造、设计、营销、售后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行业的崛起。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魏应彪说,商飞已具备批量化生产C919的能力,未来将达到30—50架的年产能力。正在进行的数字化、智能化生产革新,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质量把控能力。

围绕C919的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成果,已经在安排当中。C919为新技术提供着新应用场景,也将催生更加高效、科学的研制方法和试验方法。

C919首航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航空制造业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上取得时代性成果。

从立项到首飞,从交付到首航,16年历程,我们收获了什么?很显然,不仅仅是一架C919。

一位年轻的C919飞机设计师说:“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可以一生都参与飞机研制。”

国产大飞机的研制,是一群人百折不挠、勇毅前行的路,更是几代人以拼搏、创新铺就的路。这条路很远、很长。在高新技术的国际竞争中,靠别人是靠不住的,终究得靠自己,必须得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商飞浦东总装基地草坪上,中国自主设计和参与建造的主要机型真机一字排开,像一座露天博物馆。

真机中间,一架白色涂装的客机,那是运十,代表着国产大飞机的过去。另一侧,将摆放C919,昭示着国产大飞机的未来。

运十前面的石碑上,镌刻着四个遒劲大字,引人注目,更给人启迪,那是:

——永不放弃。(新华社记者 贾远琨 李代祥)

大飞机,何为“大”?

01

大飞机承载大梦想

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2023年C919首次商业载客飞行,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已经穿越了53个春秋。

什么是大飞机?在民用领域,通常指的是起飞重量100吨左右,载客超过150人的飞机,它的制造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水平。

2007年,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正式立项。2008年,为实施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中国商飞公司成立。随后,首型国产大飞机被命名为C919。

自2007年立项起,16年来,从研制着力攻关、试验攻坚克难,到完成数百个试飞科目、上千项试验科目、数千个小时飞行的适航取证审定工作,再到如今首次商业载客飞行……C919一棒接着一棒跑,闯过了一道道险关难关,让中国的“大飞机梦”一步步照进现实。

安全可靠性,永远被放在第一位。自2017年首飞成功后,C919飞越五湖四海,经受冰雪大风、高温高寒的严酷考验,向全机静力试验、失速、最大刹车能量、最小离地速度等极限试验试飞发起挑战,为的就是把风险摸遍、摸透,找出飞机的性能极限,确定安全飞行的边界“红线”。

最小离地速度试飞是难度最高的民机试飞科目之一。试飞时,飞机一边滑跑一边抬起前轮、抬高机头,保持尾橇擦地,一路擦着火花起飞,获取腾空瞬间的最小速度临界值。

此外还有一些对自然气象条件要求极为苛刻的试飞,比如自然结冰试飞、高温试飞、高寒试飞、大侧风试飞等,都是在挑战极限。

C919在这些试飞科目中交出了一份份过硬答卷,充分验证了C919的设计思想和技术路线正确,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适航规章要求。

2022年,C919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单机适航证,完成了适航取证的全部大考,这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制和批量生产制造大型客机的能力。同样是在2022年,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户中国东方航空。

28日,C919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标志着C919的“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中国大飞机的“空中体验”正式走进广大消费者。

02

大飞机有大团队

国产大飞机翱翔天际的背后,是全国二十多个省市、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30多万人的共同努力。他们将青春融入大飞机事业,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好。

“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是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

吴光辉是C919的总设计师,为了设计飞行员爱飞、旅客爱坐的好飞机,他专门学习飞行,成为国内航空领域首位拥有飞行执照的总设计师。

吴光辉还带头实行“611”和“724”的工作模式:“611”是指1个星期工作6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724”是指在攻关关键期,1周工作7天,每天24小时,工作人员轮流倒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光辉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不到十年时间,原本一头的黑发几乎全部变白。

操稳和控制律团队这支年轻的队伍,锚定的是飞机的“大脑”——控制律。他们从零开始、独立攻关,经历过“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的无措状态,从不言弃,顶着各种压力迎难而上。

仿真模型不计其数的模块和线条,见证了攻关队成员的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正因为有他们,控制律从一项项技术指标、一张张三维图纸蜕变成一套完整的系统,C919拥有了“中国大脑”。

获得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称号的周琦炜,被称作“C919血管神经系统的建造师”。七万根线缆,如同人体的血管和经脉一样,分布在全机各个区域,总长加起来近一百公里。

周琦炜要做的就是把它们分毫不差安装在一起。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无数个夜晚,周琦炜独自留在车间,钻研飞机的每一个部段、每一条线路。

还有那一位位无畏的试飞员。他们需要在失速、最小离地速度等高风险科目中试飞,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这种试飞验证也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

还有太多默默奉献的人无法一一提及,还有太多动人的故事无法一一讲述。正是这支信念坚定、甘于奉献、勇于攻关、敢打硬仗、具有国际视野的队伍,托举起了我们的“大飞机梦”。

03

大飞机开拓大市场

大飞机的市场有多大?数据显示,未来20年,全球将有超过4万架民用客机交付,价值超过6万亿美元。其中,我国航空市场将接收超过9000架新机,价值约1.39万亿美元,市场规模大、潜力强。

C919大型客机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客机市场需求。

C919是窄体喷气式客机,对标的是民航运输市场用途最多、保有量最大的150~200座级的窄体机,用于满足民航最大的窄体客机市场。它的航程为4075~5555公里,能够胜任国内所有城市之间的飞行。

2022年11月,C919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首次进行了飞行表演。这次精彩亮相,也为它迎来了300架的订单。

截至2022年底,C919累计获得32家客户1035架订单。订单超千架,这是客户的信赖,也是市场的认可,未来,C919将收获更大的市场。

04

大飞机带动大产业

航空制造业被称为“现代工业之花”,而大飞机由几百万个零部件组成,技术门槛高、研制周期长、系统复杂,更是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摘得这颗明珠,意义非凡。

16年来,我国坚定自主创新、开放合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发展路子。

C919不仅仅是一款飞机,更是一个强大的“新引擎”,带动了我国以航空业为主轴的科技创新,牵引着制造业产业链向高端化迈进。

以机翼为例,C919配备了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超临界机翼,相比传统翼型可以有效减少飞行阻力。设计团队前前后后共绘制了2000多份图纸,经过不断比对、筛选,确定了最终方案。在国内外风洞试验中,机翼圆满完成了所有试验目标。

自主设计仅仅是国产大飞机创新探索的体现之一,通过C919大型客机研制,我国商用飞机产业的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得到拓展和延伸,带动了新材料、现代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技术的集群性突破。

以飞机起落架为例。起落架对材料强度、韧性有着极高质量的要求。C919采用的就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300M超高强度钢。这一特种钢的研发带动形成了需求超千吨、产值过亿元的重要高端航空特殊钢产业,使我国具备民用航空主力特殊钢跻身国际市场的能力。

有数据显示,通过C919的设计研制,我国掌握了民机产业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未来,我国还将进一步提升大飞机的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国产大飞机已经乘风起飞,天高海阔,大展宏图。

标签:

珠宝展示